首页/提效必读/东集 AUTOID 10-DPM手持终端 | 破解制造业产线流程管理痛点

东集 AUTOID 10-DPM手持终端 | 破解制造业产线流程管理痛点

2025-07-16

摘要

制造业产线的生产流程管理,依赖于生产计划、物料流转、工序执行、质量检验等全环节的高效协同,而数据的实时交互是流程顺畅运转的核心。但在实际生产中,各环节常存在诸多痛点,东集手持终端 AUTOID 10-DPM 凭借在各流程节点精准适配,实现痛点解决与流程优化的高效衔接。

      制造业产线的生产流程管理,依赖于生产计划、物料流转、工序执行、质量检验等全环节的高效协同,而数据的实时交互是流程顺畅运转的核心。但在实际生产中,各环节常存在诸多痛点,东集AUTOID 10-DPM手持终端pda凭借在各流程节点精准适配,实现痛点解决与流程优化的高效衔接。

 手持终端PDA

      生产流程管理中的痛点及AUTOID 10-DPM手持终端PDA解决方案:

      1. 生产计划落地难:信息传递滞后导致计划与执行脱节

      生产计划从 ERP 系统下达后,传统方式依赖人工录入或固定终端查询,易造成产线对产品型号、工序步骤的信息掌握滞后,汽车零部件产线中甚至出现待生产部件与 BOM 清单不匹配的情况。

      AUTOID 10-DPM手持终端PDA通过高通八核处理器的高效数据处理能力,管理人员扫描工单二维码后,可快速调取包含产品型号、工序步骤的任务明细,同步关联 BOM 清单。其与 ERP 系统的快速数据交互优势,能实时校验待生产部件与物料的匹配度,避免因信息差导致的流程停滞,让生产计划精准落地到工位。

      2. 物料流转混乱:微小码识读不准引发错发漏发

      3C 产品组装产线物料繁多,从仓库到工位的流转中,传统设备对微小 DPM 码识读不稳定,易出现物料批次与工单绑定错误,且流转路径缺乏精准记录,问题排查耗时。

      针对这一痛点,AUTOID 10-DPM手持终端PDA的微小码识读优势凸显:其搭载的专用解码算法对微小 DPM 码识读成功率达 99.9%,操作人员扫描物料托盘码与工位码时,能实现物料批次与工单的精准绑定。同时,终端支持离线存储功能,即使在网络波动的产线环境中,也能记录物料 “库位 - 工位” 流转时间,形成可追溯路径,减少错发漏发对流程的干扰。

      3. 工序执行数据滞后:高速产线中记录不及时引发质量隐患

      新能源电池产线等复杂流程中,工序完成数据依赖人工事后录入,导致信息滞后,若某工序未按标准完成,不合格品易流入下道工序;高速流水线中,传统设备因响应慢,难以捕捉移动工件的编码。

      AUTOID 10-DPM手持终端PDA以快速的响应速度,在电芯封装工序中展现优势:工人完成步骤后扫描电芯 DPM 码,终端立即记录完成时间、操作人员 ID 及关键参数,数据实时上传至 MES 系统。

      4. 质量检验与追溯低效:人工记录易错且回溯困难

      发动机装配产线的终检环节,传统人工记录易出错,出现质量问题时需翻查大量纸质记录,难以快速定位问题环节。金属缸体表面的油污还会导致传统设备识读 DPM 码失败,影响追溯效率。

      东集AUTOID 10-DPM手持终端PDA的三色动态照明系统在此场景发挥关键作用:蓝色光源可穿透发动机缸体表面的油污层,稳定识读 DPM 码,质检人员扫码即可调取全工序数据(如机加工精度、拧紧力矩),同时现场录入检测结果。其多维度数据查询优势,支持按批次、工序等快速回溯,将质量问题排查周期从 2 小时缩短至 15 分钟。

      5. 设备运维不及时:依赖人工判断导致突发停机

      产线设备维护依赖人工巡检或固定周期,冲压机床等关键设备易因维护不及时突发故障,造成产线停机。传统方式中,设备历史故障记录查询繁琐,影响维修效率。

      东集AUTOID 10-DPM手持终端PDA通过系统联动功能,在设备达到预设运行时长时自动推送维护提醒。维修人员扫码读取设备二维码,终端立即调取历史故障记录、保养项目及备件型号,确保数据随查随用。完成维护后扫码确认,设备状态实时更新为 “可用”,将停机影响降至最低。

      多年来,东集一直专注于手持终端PDA、固定式读码器、RFID读写器、工业扫码枪等产品的研发,结合工业级4G/5G终端领域的丰富设计经验,凭借强可靠的产品力和高效的服务力,我们的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、零售电商、物流快递、医疗卫生及公共事业。

×
购买产品
咨询人工客服
售后服务
售后人工客服
热线电话
400-677-0876
留言反馈
希望聆听您的建议